关于清明节你必须知道的事儿

发布日期:2018-04-06作者:木界网


 

  本周将迎来清明假期,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是冬至后的第108天,是中国传统节日,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烈的节日,更是中国的感恩节。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吧。


微信截图_20180406145459.jpg

  清明传说

  相传春秋时期,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。流亡途中,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,又累又饿,再也无力站起来。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,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,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,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.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,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,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

  十九年后,重耳做了国君,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。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,劝他面君讨赏,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。他打点好行装,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。

  晋文公听说后,羞愧莫及,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,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。绵山山高路险,树木茂密,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,有人献计,从三面火烧绵山,逼出介子推。 大火烧遍绵山,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,火熄后,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。晋文公见状,恸哭。装殓时,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,上写道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”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

 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,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,便赐老柳树为”清明柳“,并晓谕天下,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

 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哦。来看看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吧?

  清明习俗

  ⒈扫墓祭祖

  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早已蔚为习俗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逐渐式微,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。

  ⒉踏青

  清明之时,正是春回大地,人们乃因利乘便,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,回家时顺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,怡乐融融。

  ⒊插柳

 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,民间有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的习俗。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,可拿在手中把玩,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,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、屋檐上。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,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,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。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。

  ⒋放风筝

 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,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,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,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。后来,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。

  在这慎终追远、缅怀故人、寄托哀思的时节,银川统战微信公众号的小编们倡议大家文明祭扫。



  一、从俭祭奠, 扫墓时减少焚烧纸钱香烛、不燃放烟花爆竹;

  二、祭奠归葬在外地的亲人不在城区道路、市民广场、绿化林带烧纸摆放供品;

  三、孝老爱亲,老人在世时多关心多尽孝,让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;亲人逝去后,从俭办丧,厚养薄葬。

  清明时节雨纷纷,祭祖上坟需谨慎。清明节祭祖上坟请注意防火。


  清明祭扫防火安全小常识一:

  在山上或其他场所进行祭祀扫墓时,如需烧纸,应尽量清理干净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,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、挖好的深坑或自带的桶、盆中进行。

  清明祭扫防火安全小常识二:

  切忌乱扔烟头。春天天气干燥,山林中遍地是枯枝落叶,一点儿火星就可能引起火灾,因此不要留烟头火种。


  清明祭扫防火安全小常识三:

  严禁在小区内的草坪上、燃气管道旁、高压线下、汽车旁、化粪池边、芦苇草垛及工地、工棚附近焚香烧纸,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燃。


  清明祭扫防火安全小常识四:

  自行驾车前往墓地扫墓时,莫将车辆停放在消防车道上,保证消防车道的畅通。

  清明祭扫防火安全小常识五:

  防止儿童玩火,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火。


  清明祭扫防火安全小常识六:

  一旦突遇火灾,要保持镇静,及时拔打119或110。逃生时,不要盲目跟从人流乱冲乱撞,要判明火势和火苗燃烧的方向,逆风逃生,果断地迎风跑出火灾包围圈,切勿顺风而逃。


  清明节这几日“春光无限好,旅游踏青忙”。踏青出游的人日渐增多,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可能随之增加。在此小编要提醒大家:清明出行莫忘安全。请广大群众注意出行安全,自驾车请勿超速行驶、疲劳驾驶、强超强会、超员载客,乘车出行时应选乘合法营运客车。最后祝大家平安过节,我们节后再见哦~
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