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造业用工荒:外卖骑手满街跑,中国百万劳动力用错地方?

发布日期:2019-03-07作者:木界网

近日,微信公众号“三联生活周刊”的一篇题为《当满大街都是外卖骑手,上百万劳动力是否用错了地方?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。


作者认为,我们短暂地满足于快递带来的超级便利,却损失掉了一些长远的的利益。他还指出,中国上百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用错了地方,此观点引起民众的热议。

微信图片_20190307151054.jpg

图片来源:新华社


图为2月13日,武汉下起了细雨,来自湖北孝感的外卖配送员严梦强如往常一样,骑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,为客户取送外卖。


上百万劳动力用错了地方?


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,从自己周末连跑三趟超市,最后只为一管芥末的切身体会,在看到周围满大街的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后,他认为,人一天的奔波是可以用金钱度量的,如果他生活在四五线小城,跑一趟是三五元(人民币,下同),生活在一线,一趟是七八元甚至十几元。


一天跑了三趟,精疲力竭,只相当于二三十元的价值。有了金钱这把尺子,不由得再自忖一下自己的时间成本,如果把用来跑腿的时间都用在写稿子、炒股票上,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?


可我们却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和时间价值为“零”的大爷大妈们挤在菜市场里。


文中作者指出,在所有的行业中,外卖是相当轻资产的行业。一位骑手,其所赖以工作的资本除了一台手机就是一辆摩托车,对普通人而言,这两样本来就是生活必需品,意味着投身快递业无需任何资本投入。


也正因为此,外卖每年创造的数百亿元的价值全部被用来支付工资,甚至企业还要贴钱的时候,作者认为,这本是就是一种力气活,价值很低,根本没法和制造业创造的价值相比。


以百万青壮年的人口投入,产出还很低,仅解决了着百万人口的温饱,运营企业还在亏损,所获基本都发了工资,这当然算不上是一门好生意。


有网民表示不赞同,“当一个低学历、无技能的年轻人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月薪过万!你说他会如何选!存在即是价值!市场决定一切!”


还有网民觉得,那得提高制造业工人待遇啊,工厂时间长,待遇差,转行做外卖小哥自然而然了。


广深外卖骑手比春节前有大幅增加


然而,作者的观点并不能阻止中国外卖行业扩大的步伐。


据广州金羊网4日报道,数据显示,截至2月28日,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重镇的深圳,蜂鸟骑手的恢复率已经达到了120%,“就是比节前骑手数量又增加了20%”,饿了么深圳大区负责人表示。


同样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底,广州饿了么蜂鸟骑手数量增长达到45%,全城餐饮与新零售订单量增长双双突破了40%。


而据富士康内部人员透露,今年春节后其务工人数对半减少,出现严重的“用工荒”。


但与之相反,以外卖、快递为代表的配送产业人数却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。据统计,2018年末美团外卖骑手已从2015年的1.5万人飞跃至60万人,且接近70%的骑手年龄在35岁以下。

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,“年轻人跑去送外卖”忧虑的实质问题在于:随着互联网+实体产业的快速发展,配送产业对于人员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,面对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分流引力,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
制造业转型


从2013年开始,中国就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。

微信图片_20190307151100.jpg

国内纺织业制造龙头东南亚扩产情况  资料来源:招商证券


至于转型,我们视角转向东莞。


2014年,就在外卖小哥人数激增的同时,一场“机器换人”三年行动计划在东莞悄然展开。机器换人后,一家企业同样的产能,用工量从8000多人减至1800人。


截至目前,东莞这一举措,共帮助企业节约用工近20万人。


放眼全国亦如是。2013年,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,并连续五年保持第一。


那么,如今还有人,尤其是年轻人,愿意当工人的吗?


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,普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当工人;在某地的招聘会上,95后表示“工厂一线已经不太适合年轻人”。


在2018年820万毕业生最想就业的行业里,我们看不到任何制造业工人的影子。

不过,在欧洲,有人却愿意当一辈子的工人。


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不同,他们是拥有与机器生产相配套能力的技术工人,也是如今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业最缺的人才,企业招聘技术岗薪资均在万元起步。


外卖也好,快递也罢,他们是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更挣钱,但说到底,大家最终赚的都是辛苦钱、而技术工人的职业含金量显然比外卖小哥更高。
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场服务业革命倒逼着制造业升级,而制造业的升级,最终,又会在未来的某一时点,带动服务业发生进一步变革。


相关资讯